柬埔寨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古老的國家。9世紀初,蘇利耶摩二世統一併重建了高棉王國,在吳哥地區建都,600年來被稱為吳哥王朝。高棉王國已成為印度支那半島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國家。吳哥窟地區獨特的建築和雕塑藝術是柬埔寨古代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座高峰,是與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相媲美的歷史文化。
由於風雨的侵蝕,一些已經成為廢墟,今天仍保存着的大量文物被稱為吳哥古蹟。這一舉世聞名的遺蹟已成為東南亞的旅遊景點,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羅浮圖並列,被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蹟。
吳哥窟歷史遺蹟由一組宏偉的石質建築和精美的石雕組成。主要是吳哥通王城(大吳哥)和吳哥窟(小吳哥)。在45公里的森林中,有600多座大小不一的建築。它位於洞里薩湖西北部,距離首都金邊約240公里。12-13世紀是吳哥文化發展的全盛時期。吳哥窟和吳哥通王城是吳哥全盛時期文化的代表。吳哥窟又名吳哥寺,建於12-13世紀。它是保存最完好的吳哥古蹟。這是一座供奉佛教和婆羅門諸神的寺廟。它全是由沙子和岩石做成的。周長約5公里,周邊城鎮環繞,池寬200米,總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市內還有內外牆。吳哥窟的全景像一座方形的石城。走廊垂直和水平連接,形成一組正方形。東、西、北、南有四扇門,西邊有入口門,門前有一尊多手觀音像。正門有一條230米長的圓柱形走廊,前面有一座莊嚴的紀念館,廣場前有一條寬闊的中央大道。在大道的一邊,有一個巨大的石雕,上面刻着七頭那迦神蛇作為欄杆。廟宇中央矗立着一座由五座石塔組成的廟宇。高聳的尖頂是吳哥窟的特色。它建在二樓的四個角落,天氣非常好。吳哥窟聖塔是柬埔寨王國的國徽。梵天和佛教創造之神梵天的頭像被雕刻在塔的周圍,面向四面八方 。
吳哥窟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浮雕迴廊。石塔的三層平台周圍有迴廊。最底層的四堵牆高兩米,長800米。牆壁被浮雕覆蓋,總共約90米,最大60米。大部分主題取自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和《莫科羅多》中的童話故事。浮雕更逼真,有數千種姿勢。其精湛的雕刻技術、精湛的構思和深遠的意蘊令人驚嘆 。
15世紀後,高棉王國開始衰落。它經常遭到外國人的入侵,內部爭端仍在繼續。此外,由於水利的失修,該國的首都被迫南下。吳哥古城也隨着首都的搬遷而衰落,被埋在廣闊的森林海中。柬埔寨於1954年成為一個獨立國家,吳哥古蹟再次煥發出光彩。如今,吳哥古蹟上的珍寶將再次被人類抹去,吳哥古蹟將再次煥發光彩。